2023年3月16日上午,由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名家讲坛(第22期)在第一文科楼二楼中厅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邀请了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讲座讲授张宏生主讲,讲座题目为“戈鲲化的哈佛之行与美国早期汉学研究”。讲座由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文学院院长程国赋教授主持,吸引了来自暨南大学、中山大学的60余名师生参加。
张宏生教授
张宏生教授以晚清时期中国到美国高校任教第一人——戈鲲化作为讲座切入点,依据新发现的书信等文献勾勒出戈鲲化与顾文彬、哈佛大学校长艾利奥特(Charles Willian Eliot)、著名汉学家卫三畏(Samuel Wells Williams)等人的交往情况,由此考察哈佛大学乃至美国早期的汉学。
首先,张教授通过解读顾文彬《过云楼日记》中的相关材料,介绍了时任职于英国领事馆的戈鲲化在填复新开河(1872)和《北京专约》(1874)前后协助地方政府所做的工作,以及他提供的消息在中方备战方面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其次,张教授讲述了哈佛大学汉学的起源与“鼐德方案”的紧密关联。鼐德(Francis P. Knight)于1862年来华,先后兼任美、法等国驻辽宁营口领事、副领事、署领事等职,对中国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他受哈佛大学校长艾利奥特的委托,在上海与戈鲲化签订了聘任其至哈佛大学任教三年的合同。同年8月30日,《纽约时报》用大幅版面报道了戈鲲化及其家人抵美的消息,戈鲲化成为哈佛大学第一位中文教授。“鼐德方案”的提出及实施促成了哈佛大学在19世纪70年代末设立中文讲座,进而成为哈佛大学汉学的起源。
另外,张教授也详细地介绍了戈鲲化在哈佛大学的生活、任教及交游情况,尤其是戈鲲化所使用和编撰的教材、讲授课时、学生来源等问题。为了把诗的精神带到美国,戈鲲化专门编纂了《华质英文》(Chinese Verse and Prose)一书,这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早的一本中国人用中英文对照编写的介绍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诗词的教材,书中收录了戈鲲化自己创作的15首诗作,既有中文原诗,又有英文译文,甚至还标出了平仄发音。戈鲲化的翻译基本上都在1881年,这和他与卫三畏的交往不无关系,或许《华质英文》的翻译就有卫三畏的指点。张教授认为,戈鲲化是一名中国文化输出的先行者,为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做出了贡献。
张宏生教授的讲座文献资料丰富翔实,视角新颖,对我们了解海外汉学史、中国文学翻译史等都有很大的帮助。讲座之后,多位师生与张宏生教授进行互动交流,围绕海外汉学、清词研究、文史学科研究方法以及新材料运用等问题开展了热烈讨论。参加讲座的师生纷纷表示,此次讲座内容丰富,让人耳目一新,深感启发。
讲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