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论坛现场
2021年12月25日上午,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在暨南大学石牌校区举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暨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高端论坛”,本次论坛线上线下同步进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胡正荣教授,华侨大学原校长贾益民教授,北京华文学院党委书记刘香玲,教育部中文学科教指委主任、吉林大学张福贵教授,香港浸会大学卢鸣东教授,澳门大学徐杰教授,五邑大学原副校长张国雄教授,南京大学张宏生教授,南开大学李治安教授,中山大学李宗桂教授,厦门大学李明欢教授、苏新春教授以及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校长宋献中、主要机关部处领导、相关学院院长、中心研究骨干等60多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分别由暨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夏泉和文学院院长程国赋主持。暨南大学党委书记、中心理事长林如鹏教授在致辞中表达了对各位参会领导和专家的欢迎和感谢,介绍了中心的体制架构、培育历程以及被教育部认定为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以来的主要进展,指出中心借助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蓬勃势头,秉承提升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的重大使命,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突破和进展,并指明中心将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建设,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和决策咨询报告,建立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智库与高端人才培养平台。北京华文学院党委书记刘香玲在线上致辞,感谢中心邀请与会,并介绍北京华文学院的基本概况以及中心在北京华文学院分中心的工作进展,表达继续支持中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内外传承传播的坚定信心和殷切希冀。文学院院长、中心常务副主任程国赋教授汇报了近一年多以来中心在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建设、重大项目申报、重点教材编写、重要评奖活动等方面的进展和成果,中心未来将进一步落实体制机制创新、服务于海外统战的主责主业,做好智库建设和中华文化传承传播工作,凝练科研主题、推出标志性学术成果,打通融合、培育中华文化传播火种,增强多方协同、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中心建设发展。暨南大学校长、中心副理事长宋献中教授在总结发言中强调,中心应当坚持“高目标、大协同、真创新”,时刻铭记中心所拥有的高平台、所创设的高目标、所肩负的高期望,实现多层面的密切协同,整合国内国外、学界政界的资源、共享数据,牢记“创新”使命,聚焦中华文化在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探寻应对良策和破解新招,加大转化和创新的建设力度。在主旨发言和专题研讨中,12位专家学者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途径、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的方法、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等方面,阐述了很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此次会议还商议并表决通过了协同创新中心理事会章程和学术委员会章程,进一步健全了中心的体制机制。
线下参会嘉宾合影
中心介绍
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由暨南大学牵头组建,协同境内外十多家单位,从2012年开始建设和培育,围绕中华文化在港澳台及海外的传承传播,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资政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进展。中心于2020年9月16日被教育部认定为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以来,借助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蓬勃势头,秉承提升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的重大使命,担当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高效率传承传播的急迫任务,取得了许多重要突破和进展。比如,启动“中华文化传承传播名家讲坛”并聘请名家主讲;设立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中西文明比较研究中心、中华文化传承传播智库建设中心三个分中心和潮州文化研究院;成立“全球华校联盟”;完成2021年度专项研究课题招标工作;设置“中华文化传承传播”交叉学科博士点;举办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文化传播论坛、景泰蓝工艺作品大展等。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洲四海”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视察时对暨南大学的重要指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的方针政策。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将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着力围绕中华文化在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的重大问题,不断开展理论研究和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