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讲坛预告(第26期)|魏崇新: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的英译与传播

发布时间:2023-04-14 来源: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

202347日,中华文化传承传播名家讲坛第二十六期之海外汉学研究系列讲座(二)在第一文科楼二楼中厅会议室举办。本场讲座由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社会科学研究处、文学院协办。讲座由北京外国语大学魏崇新教授主讲“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的英译与传播”,文学院王京州教授主持,吸引了校内外60余名师生到场参加。

魏崇新教授从杂译本及其传播、全译本及其传播、中国古典小说名著英译的启示三个方面展开主题,内容丰富、条理清晰。


01主题切入

魏崇新教授由“中国古典小说名著”英译本的范围和特点切入主题,他指出本次讲座例举的中国古典小说名著主要包括《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中国古典小说在英美的翻译与传播呈现出鲜明的特色:20世纪50年代之前以“杂译本” 为主,之后以“全译本”为主。接着,他梳理了五大经典小说名著在1950年之前的英美的翻译与传播脉络,尤其以阿瑟·韦利(Arthur Waley)翻译的《西游记》最为经典,引发了一系列的后续反响,不仅成为英、美大学讲授中国文学的必选书目,并成为电视连续短剧《猴王》的故事原型,之后还涌现出以猴王为文化符号创作英语小说的热潮。

02译本传播

在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的全译本及其传播情况方面,魏崇新教授认为,1950年之后在欧美出现了学术性译本,并且全译本的译者与翻译行为多与中国有缘,或得到中国友人及有关机构的帮助。

魏崇新教授最后总结概括了中国古典小说海外翻译与传播的意义及启示。他认为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对话与交流,能够助力“中华文化走出去”。他主张翻译者要对译入方的语言思维方式、文化特征、国情与时代需求、读者接受心理等,要有充分的“同情之理解”。

03小结

整场讲座,魏崇新教授侃侃而谈,激情洋溢,幽默风趣。不仅趣味横生,还兼具学术启发意义。他把节译、选译、改译、编译等等都归入到杂译当中,深具启发意义。他还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论题进行探讨,讲述内容逻辑清晰,观点深刻。

讲座最后,王京州教授对讲座内容做了总结,指出本场讲座为听众们打开了一扇窗,既是关于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翻译的一扇窗,也是跨文化交流和传播的一扇窗。他勉励同学们勇敢地去窗外探险,为文化交流、文学翻译与传播做出自己的独特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