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7日下午,由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中华文化传承传播名家讲坛第二十七期在暨南大学第二文科楼516郁文学术报告厅举办。本期讲坛是海外汉学研究系列第三场,邀请了韩国庆熙大学闵宽东教授、韩国加图立大学韩惠京教授、韩国顺天乡大学朴现圭教授、韩国翰林大学金敏镐教授等四位韩国著名学者开展“中国古代小说与中韩文学交流”专场讲座,由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程国赋教授主持。
程国赋教授主持
闵宽东教授作“韩国所藏中国古代小说和戏曲版本之总考”主题讲座,从传入论、出版论、翻译论、研究史论、发掘和复原五个部分展开阐述。
闵宽东教授作讲座
闵宽东教授对韩国所藏中国古典小说戏曲版本进行了长达近十年的版本搜集、复原与研究,总结出:传入韩国的中国古代小说资料数量颇为可观;朝鲜时代,中国古代小说主要以原文和翻译两种形式出版,出于对新知识的求知欲、风俗教化的需要以及商业目的等,加之国家对于儒学的重视,推动了小说出版业的发展,掀起中国小说传播热潮,积累了群众基础,当中有不少版本在中国已失传或残缺难以复原,具有明显的版本价值和意义。另外,闵宽东教授介绍了朝鲜时代中国古代小说翻译本的面貌和状况,梳理了韩国汉学家的中国古典小说研究史,展示了韩国学者从事的中国古代小说的发掘和复原工作,以及韩国所藏清晰、珍贵的中国古典小说善本书影等丰富翔实的文献资料。韩惠京教授在线上作“韩国大学的中国古典阅读课——以<红楼梦>为中心”主题讲座。她以《红楼梦》的阅读为中心,介绍了韩国大学的中国古典阅读课的实践情况,反映出中国经典在韩国大学的传播现状。
韩惠京教授作讲座
中国古典阅读课通过阅读、思考和写作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课程分阅读和概括、发表和自由讨论、整理思绪完成读书笔记三个阶段完成。鉴于古典作品阅读与学习具有一定难度,专家与学生共同进行课堂经典作品的阅读,有助于理解经典作品中深层含义和写作方法。韩国大学的中国古典阅读课展现出对小说文本细读乃至人文学的重视,助推了中国经典作品在韩国的传承传播。
朴现圭教授围绕清末中国台湾文人李逸涛依据韩国古典小说《春香传》改编的剧作《春香传》,作“1906年台湾李逸涛的汉文本《春香传》考”主题讲座。
朴现圭教授作讲座
通过对《春香传》的个案研究,朴现圭教授细致梳理和比对作品文本等相关文献,点出其中两处重新创作之处,引导师生们了解到这部在韩国古典文学史上具有很大影响的古典文学名著,及其海外传播、翻译和改编情况,对于从事中国古代小说海外传播和中华文化域外传播的研究等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金敏镐教授在“朝鲜士大夫的中国见闻录——以《燕行录》和《漂海录》为中心”主题讲座中,回溯了朝鲜燕行使于元明清时期的燕行特征、路线、出使中国期间的情况以及《燕行录》与《漂海录》的名称、内容等。他强调,与燕行密切相关的众多《燕行录》以及《漂海录》,是朝鲜士大夫和漂流民的中国见闻录,具有重要的文献与文本研究价值。目前韩国、中国、日本等地的学者对其有所关注,产出一定研究成果,同时存在待拓展之处。
金敏镐教授作讲座
金敏镐教授展示了丰富的文献资料,视角新颖,增进在座师生对元明清时期朝鲜的燕行情况、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制度,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了解。四位韩国教授讲座结束以后,在场的老师、同学们就韩国《燕行录》、涉倭小说等问题与韩国学者进行互动。
互动环节
程国赋教授总结,四位学者既有宏观层面的探讨又有微观角度的分析,层层深入,剖析精当;运用比较的研究方法,注重从中韩文学、文化交流的角度考察中国古代小说在韩国的流传、影响;具有扎实的文献功底,将文献材料的发掘、整理与理论研究相结合,注重文本阅读的同时重视田野调查,回归文学现场,为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乃至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中华文化传承传播名家讲坛是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的系列讲座品牌。在本期讲坛中,四位韩国汉学专家的讲座分享,展现了海外学者对于中国古代小说的深入研究,是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承传播的例证。中心将持续推出海外汉学研究系列,为广大师生提供学术知识盛宴,传递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