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讲坛回顾|陈平原:文学史视野中的选本、丛书与大系

发布时间:2023-11-30 来源: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

2023年11月25日上午,由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第三十八期“中华文化传承传播名家讲坛”顺利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院院长陈平原先生担任主讲嘉宾。暨南大学文学院张丽军教授主持讲座,文学院师生70多人到场倾听。

陈平原教授

陈平原从自己的一篇文章《触摸历史的心情、技艺及媒介》谈起,着重评述了十部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的著作,指出刘增杰所著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对各家学说多有引述,且面面俱到,是最适合教学的史料学著作。在诸多影响文本形态的外在条件中,最值得考辨的是选本、丛书与大系(文库)。他强调,在阅读具体文本时,要谨记,它们是被挑选过的作品或史料,受制于时局和主编(出版商),并以鲁迅的《选本》、刘半农的《初期白话诗稿》、辛迪、陈敬容等人编的《九叶集》等为例子,详尽讲述了“选本文化”,指出机构编选集相对于个人编选集的特殊性,在于它可以征求也可以不征求作者本人的意见。

此外,通过研究五四时期的“文学研究会丛书”及“创造社丛书”,陈平原指出文人或学者编丛书的意义在于:打出旗帜、团结同好、凝聚力量、提携后进。最后,陈平原讲述了《中国新文学大系》这套丛书的前世今生,指出这套丛书的特点在于兼及“文学史著”与“出版工程”,二者缺一不可。《大系》编者们都具有历史眼光,且能够不避前嫌,也不自我回避,最终使得这本大书显示出从容的气度与胸襟。

讲座现场

讲座结束后,张丽军教授做出总结发言。他谈到,陈教授的研究是集学术、教育、人文三者为一体的研究,是以内心情感为本的研究。本次讲座不仅有助于中国现代文学专业学生的成长,也有助于出版专业学生的成长;在讲述百年中国文学的发生、流变与审美变迁史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文学史背后多方力量的博弈,使人感受到文学史研究的独特魅力。

在互动环节,陈平原与师生亲切交流,精心解答大家的疑惑。整场讲座精彩纷呈,学术氛围浓厚,反响十分热烈。

现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