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讲坛回顾|赵白生 传记文学:国际传播的最大利器?

发布时间:2023-12-15 来源: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

2023年12月8日下午,由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举办的“中华文化传承传播名家讲坛”系列讲座第四十一期在暨南大学第一文科楼二楼中厅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以“传记文学:国际传播的最大利器?”为主题,邀请北京大学外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教授、北京大学世界传记研究中心主任赵白生主讲。讲座由暨南大学文学院赵静蓉教授主持。文学院师生40余人到场倾听。

赵白生教授

赵静蓉教授

赵白生从大量数据引入,说明了爱因斯坦、富兰克林、基辛格、乔布斯、马斯克等人传记的受欢迎程度和Walter Isaacson等传记作家的成就,提出21世纪文类逐渐由虚构文学转向纪实文学,指出了这一转型中蕴含的嬗变规律。他认为虚构与纪实是文学的两翼,虚构文学与纪实文学共同组成了文学史,纪实文学代表着文学发展的未来,根据种种现象,今年可以称为“世界传记年”。

赵白生对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方式进行了深入思考,指出国际传播度有国别、领域、时长、段位(人物级别)四个要素,传记文学可以成为国际传播的最大利器。他将《希腊罗马名人传》的国际传播作为个案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了其作为一种深厚的文学资源对作家、音乐家、政治家等各类名人名家产生了重要影响。《希腊罗马名人传》把人类个性的魅力代代相传,具有强大的国际传播力和巨大潜质。

在传记文学的国际传播如何赋能问题上,赵白生以《希腊罗马名人传》中的“凯撒传”为例进行具体剖析,从凯撒的困境、凯撒的品质、凯撒的悲剧三个方面分析其艺术风格与特色,提炼出了平行方法、道德基调、动态性格三种传记文学国际传播的赋能方式。

赵静蓉对讲座进行了总结与点评,认为赵白生的传记文学研究从传播的角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为国家和个体传承传播中华文化提供了新思路。

讲座现场

在讲座互动环节,赵教授与学生们就城市传记、人物自传、日记的美学价值等学术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