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5日,“大国工匠 海晏河清——庆祝暨南大学成立115周年致公讲堂”在暨南大学四海艺术空间成功举办。中共暨南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夏泉教授,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副主委、省直工委主委年海教授致辞。中国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北京市珐琅厂总工艺师钟连盛大师,协同创新中心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平教授做主题演讲。
夏泉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本次活动作为校庆之日的厚礼,既彰显了景泰蓝这一“国之重器”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意义,也体现了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对于文化传承创新方面的积极努力与重要作用。夏泉教授对钟连盛大师在景泰蓝工艺传承、研发、创新等方面作出的积极贡献及其对暨南大学美学与艺术教育的支持表达了敬意与感谢,充分肯定了陈平教授为学校文化遗产、创意设计、跨文化交流等新学科建设的卓越贡献,并对四海艺术空间的发展寄予殷切期望;同时表示,暨南大学将在习总书记的勉励下,传承中华非遗国粹,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夏泉教授致辞
年海教授对本次活动的主承办方以及两位主讲人表示感谢,他强调新形势下,作为具有“侨”“海”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将推进包括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交往,期望省直各组织都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火种,进一步发挥本党侨海特色和优势,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更多的力量。
陈平教授做了“用好文化遗产 讲好中国故事”的主题演讲。面对高新科技对传统手工艺的冲击、手工艺人势微力单、技艺难承的困境,陈平教授以中外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为案例,提出“如何在新形势下,传承并发展符合时代特征、贴近生活的传统手工艺”这一值得深思的问题,从思维创新、品牌创建、产业对接等多个层面探讨如何提升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以及增强传统手工艺与当代生活审美的协同性,引领大家深入思考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创新的破局关键。
在“鉴往知来,景行含光——从景泰蓝看大国崛起”主题演讲中,钟连盛大师系统梳理了珐琅发展的历史脉络及其在中国传播的过程,展现了中国历代皇室对珐琅工艺的传承与推广,反映了景泰蓝作为“盛世御器”的至高地位。其中着重介绍了元、明、清各朝代的经典佳作,从艺术、技术、文化寓意全方位诠释了景泰蓝技艺的特点与重要意义。景泰蓝在中国兴盛、衰落再至重现光辉的历程,离不开第一代大师呕心沥血地开发、创新、设计,使几度失传的技艺复活与再生,在改革开放后,更是不断绽放出新的艺术光彩,成为“大国重器”,臻品国礼。每一件“国礼”佳作的设计思想表达了维护世界和平,遵从和平发展、交流合作的理念,体现了国礼对传递中国人民友善务实、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美好愿望与积极信念。
为让到场听众近距离了解景泰蓝高难度的制作工艺、亲自体会传统工艺的复杂程度,活动特别安排了点蓝仪式,嘉宾们纷纷感叹景泰蓝技艺的难度,同时感受到其神奇魅力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点蓝仪式
本次讲堂通过网络直播形式,让线上观众与国际文化遗产领域的专家、国家级手工艺大师进行第一时间、最直观的“接触”,使广大学师生及观众更好地学习并了解文化遗产保护与价值传播的重要意义、领略国粹景泰蓝的非凡魅力,聆听千年遗产的历史回响、感悟遗产在当代创新设计下焕发的无限生命力。
暨南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庄汉文,致公党省委会委员梁琦,致公党省委会委员王泽新,暨南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蒲若茜以及统一战线各党派组织成员等参加活动。
嘉宾们纷纷表示,本次活动的规格高、展品精彩、内容深刻,开创了致公党活动的新高度。一是主题好、立意高,既关注统战工作,也注重文化建设,让观众开阔眼界和思路;二是形式好,有理论有实践,有大师现场解说,让人印象深刻;三是效果好,大家通过活动增广见闻,了解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与创新,还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提供深入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手工艺的绝佳平台,感悟弘扬中国文化的重要性。
大师讲堂的举办,引领大众了解文化遗产,产生文化认同,从而建立文化自信,增强爱国主义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