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晚,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第一文科楼二楼中厅会议室举行中华文化传承传播专业2023级研究生师生见面会。学校党委副书记、中心执行主任夏泉,文学院院长、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华文化传承传播专业博士点负责人程国赋,陈平、曾一果、李云飞、王京州等教授以及2023级博、硕士研究生共26人出席了见面会。见面会由程国赋教授主持。
文学院院长、中心常务副主任
程国赋教授主持
首先,程国赋教授介绍了参加见面会的导师,对新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着重介绍了中心及中华文化传承传播专业博、硕点的基本情况。中心是全国统战侨务系统第一家,也是广东省第二家人文社科类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中心任务与暨南大学“面向港澳台、面向海外”办学宗旨和使命紧相吻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21年,中心融合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政治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等学科优长,申报并获批了自主设置交叉学科中华文化传承传播专业博士点,下设6个方向,硕士点下设5个方向,旨在培养出对中华文化有深厚修养,又有国际视野,并能够利用各种媒介进行多层面传播的跨学科、跨文化通才,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出切实贡献。中心整合学校多学科资源,形成一支由林如鹏、夏泉、程国赋、陈平、李云飞等资深教授、专家及一批中青年博士为骨干的多层次师资队伍。今年是中华文化传承传播专业招生的第一年,共录取博士生4人,硕士生11人,其中外招博士生1人,硕士生5人。
暨南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心执行主任
夏泉教授讲话
夏泉教授为同学们讲解了中华文化传承传播专业的创建背景。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暨南大学并发表重要讲话,肯定学校“作用独特”,指示学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洲四海”。暨南大学建校117年,一直致力于传播中华文化,以文化作为媒介,讲好中国故事,让更多的人理解、关心、支持中国。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在教育部、统战部和学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中心以传承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促进与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各国的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智慧共享为宗旨,更好地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夏泉还勉励学生:作为中华文化传承传播专业的第一届学生,自觉承担起传播优秀中华文化的责任重担,以优异的成绩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与会导师从不同层面对2023级博士生、硕士生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希望,指出要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文献阅读能力,文献是文化、文明、文脉得以传承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创新创造技术支持,依靠过硬的技术本领,积极推动传承传播途径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变成活化、动态的传播内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讲好中国故事的新途径;应主动了解交叉学科知识,积极提升理论修养,拓宽研究视野,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制定具有中华文化传承传播专业特色的个人学术研究计划;要珍惜研究生时间,不负青春,不负暨南。
同学们从成长经历、本科院校、报考初衷等方面进行了自我介绍,纷纷表达了在新的学习阶段要努力奋发的目标,希望在文史哲综合学科背景下,未来能够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一份子,成为传播文化的“桥梁”,在学习过程中探索把优秀中华文化传播到港澳台及海外的有效途径。
学生代表发言
中华文化传承传播专业2023级研究生师生见面会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圆满结束。愿莘莘学子们在新的征途上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谨记“忠信笃敬”的校训精神,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的时代新人,自觉担负起中华文化传承传播的时代使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学校期待,在文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中发光发热。
师生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