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与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的合作,凝聚发展合力,5月15日,暨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杨丹带队,副院长朱鹏、学科带头人兼暨南大学语言诗学研究所所长赵黎明、文学教研室主任杨刘秀子、办公室主任程辉访问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开展深度调研,聚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专业建设、发挥人文学院在珠办学优势等展开研讨。
合影
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程国赋对人文学院一行的到访致以诚挚欢迎。他以专业的视角和详实的数据,全面且深入地介绍了中心的发展脉络、战略定位与阶段性成果。他指出,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着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的使命,致力于中华文化在港澳台及海外的传承与传播。中心通过搭建多元学术平台、举办学术会议、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等方式,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与交流搭建了重要的桥梁。同时,中心积极开展跨学科研究,融合文学、历史、哲学等多学科知识,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成果,为学科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朱巧云介绍了中心获批的省级基地情况及在文化研究、学术交流等方面开展的工作。在文化研究方面,中心致力于对港澳台及海外地区中华文化的传承现状、发展规律进行深入研究,为文化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在学术交流方面,中心定期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协同创新中心教师代表杨田、肖大平分别对侨文化研究院、海外汉学研究中心的建设情况作了介绍。
人文学院院长杨丹对协同创新中心的精心安排表示衷心感谢,并对中心在中华文化传承传播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详细介绍了人文学院的情况,并指出:人文学院与协同创新中心在学科发展理念、研究领域等方面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双方的合作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希望在协同创新中心的支持下进一步探索和深化新的发展方向。朱鹏介绍人文学院的科研情况,杨刘秀子介绍文学教研室的情况。
聚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专业建设和高质量平台建设等问题,双方展开深入交流。在教学科研培育方面,强调课程体系应紧跟时代发展需求,增加跨学科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科研团队建设应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吸引不同学科背景的优秀人才,形成具有创新能力的科研团队。针对一流学科建设,明确了未来学科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双方认为,应充分发挥暨南大学作为侨校在办学资源、多元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优势,加强与港澳台及海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提升学科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各自的特色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共同探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专业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未来,双方将携手共进,继续紧密结合学校特色,充分发挥学校高端平台的优势,推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专业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使其在服务区域文化发展、助力国家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擦亮金字招牌,为中华文化的繁荣与传播贡献暨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