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中心动态

喜报 | 学校获批四项!中心及协同单位占三项!

发布时间:2022-03-18 来源: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

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立项名单已于近日公布

全国立项总数为237

暨南大学共有4个项目获得立项资助

创我校获批该类型项目数量新高

批的目中3项属于心及单位


暨南大学获批情况

中心及协同单位获批项目介绍


01《黄河与中华文明》(项目主持人:廖开洪)

项目主持人简介

廖开洪,翻译学院教授、博士,研究兴趣: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在《中国翻译》《中国外语》《外语学刊》《外语教学》《外语与外语教学》《语言与翻译》等外语类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近30篇,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社科项目和参加省部级及以上项目10多项。出版编著、译著多本。主编中华文化外译书系·小说中国。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翻译)建设点负责人。荣获暨南大学“十佳授课教师”称号。先后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士等10多个国家做访问学者和进行学术合作与交流。

项目内容介绍


本项目翻译的学术著作为著名历史学家葛剑雄教授之力作《黄河与中华文明》。该著作梳理黄河的历史沿革、地理变迁,展现黄河与中华文明的紧密联系,从理论角度为黄河治理以及黄河的重要性提供了充分论证,并对新形势下的黄河发展进行展望,指出新的黄河文明的创建不仅是美好的愿望,而且具有坚实的基础,期待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黄河儿女不断创建新的文明,黄河万古流,中华民族的母亲永葆青春。

该项目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指示精神。其成果将由国际著名学术出版机构泰勒-弗朗西斯集团(Taylor & Francis)旗下的全球性学术图书出版社Routledge负责出版发行,能有效地拓展成果的国际传播力,向国际社会全方位展示真实、立体、发展的黄河流域,对弘扬黄河文化,彰显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具有深远的意义。

02《古器物中的古代文化制度》(项目主持人:韩征瑞)

项目主持人简介

韩征瑞,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系系主任,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4年入职暨南大学,长期奋战在本科和研究生教学的一线,开设了“基础英文写作”“广告英语”“法律翻译”等课程。近年来,在Journal of PragmaticsDiscourse & SocietyDiscourse & Communication等国内外外语类核心期刊发表了多篇中国话语研究的论文,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四项。

项目内容介绍

本项目所译的《古器物中的古代文化制度》酌选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徐中舒(1898-1991)在古器物方面的经典文章,重编一册,收入“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徐先生192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国学门,师从王国维、梁启超等著名学者。在此期间,他受到王国维先生的影响,树立了“新史学”的观念。以后更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将古文字学与民族学、社会学、古典文献学和历史学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把王国维开创的“二重证据法”发展成为“多重证据法”。该书凝结了徐先生治学之精华,其英译版将向世界呈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渊远历史与深厚底蕴。

03《禅宗十五讲》(项目主持人:肖大平)

项目主持人简介

肖大平,文学博士,博士后,为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域外汉籍研究》、韩国《中语中文学》等中韩两国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译著《红楼梦在韩国的传播与翻译》(中华书局,2018),《东亚漂海录》 (2022年即出),发表韩译中学术译文16篇。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广东省社科“十四五”规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各1项。

项目内容介绍

孙昌武先生所著《禅宗十五讲》是中华书局2016出版的学术著作,被列入“2021年度中华学术外译推荐选题目录”中。该书是孙昌武先生浸淫禅宗研究三十多年的总结之作,将禅宗史放在世界宗教发展的大趋势与中国历史文化及学术思想发展的双重维度下,去观察和认识“禅宗思想革命”。韩国佛教信教人口数量庞大,该书的韩文译介将极大地推动并深化韩国佛教界、学术界及一般民众对禅宗的深入理解与认识。    

中华学术外译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主要资助代表中国学术水准、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学术前沿的学术精品,以外文形式在国外权威出版机构出版并进入国外主流发行传播渠道,旨在发挥国家社科基金的示范引导作用,深化中外学术交流和对话,进一步扩大中国学术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让世界了解“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

协同创新中心大力支持中华学术外译,积极推动中国优秀学术成果的翻译及其在国外的出版发行,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